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坚持 “四个重在”,大力实施“八策并举”,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事关全局、涉及长远的工作进展顺利,总体形势好于预期,经济社会发展正在持续,持续好的发展趋势、好的发展态势和好的发展气势,呈现出提升的持续、统筹的持续、为民的持续。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预计,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出口总值69.36亿美元,增长4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5个百分点。
夏粮生产再获丰收。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狠抓抗旱浇麦和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实施“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战胜严重冬春连旱,夏粮总产达到626.3亿斤,比上年增产8.2亿斤,连续九年增产并创历史最高纪录。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升。上半年,肉类、牛奶产量分别增长0.5%和4.3%;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分别增长6.7%和7.5%。
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工业经济效益整体良好,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407.38亿元,增长35.1%。财政收支状况整体较好,上半年财政总收入1544.6亿元,增长29.3%,完成年初计划的60.7%;一般预算收入913.5亿元,增长27.5%,完成年初预算的59.9%;一般预算支出1791.6亿元,增长25.2%,为调整预算的56%,各项重点支出保障较好。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单位能耗同比下降7.7%,上半年二氧化硫、烟尘、氨氮平均达标率分别为98%、92%和87%。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大力发展高成长性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增量、补短板、增后劲。上半年,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建材等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增加值增长24.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3.6%;完成投资增长37%,占制造业投资的69.6%;实现利润增长36.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0.3%,成为带动工业生产加速回升和效益提升的主体力量。化工、有色、钢铁、纺织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生产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上半年增加值增长12.2%,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比重不断提高。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4倍,增加值增长29.2%,高于工业平均增速11.3个百分点。服务业健康发展,上半年服务业投资增长25.6%,实现税收增长32%,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加快联审联批,组织开展重点项目观摩点评活动,重大项目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上半年,全省亿元以上在建项目同比增加1655个,投资规模增长87.5%,完成投资增长1.04倍,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5.7%;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同比增加635个,投资规模增长96.1%。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20.6亿元,占年度目标的51.2%,进度同比加快11.4个百分点,小浪底北岸灌区等58个项目开工建设,郑大一附院门诊医技楼等10个项目竣工投用,石武客专河南段正线铺轨全部完成,郑州综合保税区投入运行,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河南段、河口村水库进展顺利,出山店水库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项目建议书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复。1174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完成投资1030.7亿元,占年度目标的52.6%,中信重工液压与电气控制装备基地等312个项目开工建设,一拖集团4万台大功率农用柴油机等72个项目建成投产。
开放招商成效明显。把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作为“一举应多变”的全局性关键举措,积极引进龙头企业,承接沿海地区产业链式、集群转移,招商引资对扩大需求、稳定投资、调整结构、吸纳就业的综合效果不断显现。成功举办了豫港、豫澳、豫台、豫京津、豫沪等重大经贸活动,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05个,合同金额超过3700亿元;与央企签约130个重大合作项目,总投资2898亿元。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42.1亿美元,增长41.9%;实际到位省外资金1925.2亿元,增长40.1%。
产业集聚区综合带动作用更加突出。积极完善政策、理顺体制,强化目标责任,加大推进力度,产业集聚区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四集一转”的主体功能与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集约节约发展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上半年,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占全省投资的比重达到41.7%,比去年底提高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4%,高于全省工业增速7.5个百分点,拉动工业增长8.5个百分点;利用外资占全省的89.6%。前5个月,产业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的37.4%,新增就业人员占全省的38.1%。
城乡建设进一步提速。大力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新区规划建设。上半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3.7%,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增长48.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6.2%,城市生态建设投资增长23.6%,城中村改造完成投资303亿元。
民生进一步改善。上半年,全省财政民生支出1146.6亿元,增长26.1%,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64%,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十项重点民生工程”支出449.6亿元,资金到位率79.6%。城镇新增就业80.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7.6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0.3%、78.1%。应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1.2%,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3.37%,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600多万返乡农民工实现就地就业,省内务工人员总量首次超过省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出现可喜变化。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32.8万人,新培养高技能人才5.1万人。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新增48.2万人、33.4万人、0.8万人、39.9万人、20.3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居全国第一位。社会保险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月增加养老金187.7元,96.1%的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加大额补充保险的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倍以上,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2%和50%。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90.8%的地区实行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门诊统筹,在全国率先实现新农合省级医院直接报销,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截止7月19日,已开工20.48万套,占全年目标的48.7%。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177.31元,增长22.2%,增幅为近年来同期最高水平,居中部地区首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09.98元,增长11.5%,增幅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狠抓落实、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下一步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防止在乐观中后退。一是物价水平高位运行。受成本推动和翘尾因素双重影响,上半年全省CPI上涨5.8%,其中6月份上涨7.2%,翘尾因素影响5.1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影响2.1个百分点。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涨幅较大,对困难群体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需要高度关注。同时,受能源原材料价格、财务成本和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影响,企业成本明显上升,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二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受全国范围的产能过剩、需求相对不足、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能源原材料行业整体上仍处于比较困难的时期,前5个月有色冶炼及加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91%,甲醇、电力仍处于全行业亏损状况,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仅为1.4%。三是要素约束加剧。资金方面:上半年我省新增存贷比为32.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9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民间高息借贷增多。随着投资规模不断扩张,项目建设资金更加紧张。土地方面:全年新增用地指标已使用近三分之二,下半年还有30多万亩建设用地需要保障,用地保障形势严峻。煤电方面:预计迎峰度夏期间省网最大用电负荷4100万千瓦,最大供电缺口485万千瓦左右,电煤缺口1100万吨左右。同时,破解难题和创新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些经济总量占比较大的省辖市经济增速相对不高,带动作用不明显,产业集聚区、保障性住房等工作各地推进不够平衡。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下半年工作中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