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河南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财政金融 > > 内容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廷建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答记者问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5-08-18 16:34:08
 1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记者:【战略纲要】在“打造文明河南”一节中提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突出抓好道德建设、法治建设、诚信建设、服务性机关建设,提升中原文化整体实力和影响力,成为文化软实力强、文明素质高的文化强省。我们该如何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张廷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我省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营造优良信用环境,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优化河南发展环境、提升河南形象的前提条件。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没有信用就没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秩序,也不会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更不会有良好的地区形象。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人才、资本都可以引进,惟有社会信用环境无法引进。一个地方的自然禀赋无法改变,但是信用环境可以改变。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就能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逐步优化河南发展环境,提升河南形象。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促进河南经济转型升级、富民强省的关键举措。当前我省经济发展进入爬坡过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必须更加有效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良好环境,降低商务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对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河南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利益主体更加多元化,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信用是恰当处理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个人和企业、政府和其他主体之间关系的基础。诚信是人之立身之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是企业立业之本,“市有信则立,无信则废”;诚信是政府施政之本,“国无信,民散离”。诚实守信,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民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正心修身必先诚信,真诚方能齐家治国。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文明河南建设。

2推动四大重点领域诚信建设

  记者:据了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四大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请您具体谈谈这方面的内容。

  张廷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抓住关键点,找准突破点,全方位突围,有效推进。就我省情况而言,要重点推进四大领域诚信建设:

  政务诚信。主要包括坚持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发挥政府诚信建设示范作用、加快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建设、加强公务员诚信管理和教育等内容。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对其他领域诚信建设发挥着重要的表率和导向作用。商务诚信。包括生产、流通、金融、税务、价格、工程建设、政府采购、招标投标、交通运输、电子商务、统计、中介服务、会展和广告等领域信用建设以及企业诚信管理制度建设。商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商务关系有效维护、商务运行成本有效降低、营商环境有效改善的基本条件,是各类经济活动高效开展的基础保障。社会诚信。包括医药卫生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劳动用工、教育和科研、文化、体育、旅游、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互联网应用及服务等领域信用建设以及社会组织诚信建设和自然人信用建设。社会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社会成员之间只有以诚相待、以信为本,才会形成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才能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司法公信。包括法院、检察、公共安全、司法行政系统等领域公信建设和健全司法公信的制度基础。司法公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树立司法权威的前提,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

  3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应把握的具体原则

  记者:您刚才详细介绍了诚信建设的四大重点领域。那么,我们在具体推动中需把握什么样的原则?

  张廷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既然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那么在实际推动过程中就应该在政府引导下全社会参与,统筹推进。具体原则有以下几点:  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各级政府要以身作则,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加强规划指导和部署推动,健全相关制度和标准,动员和发挥企业、社团组织、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等各方面作用,形成共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合力。

  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统筹全局,系统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同时,明确关键环节和领域,实施重点突破、典型示范、创新试点,以点带面,协调推进。

  健全法规,严格监管。建立健全信用法规体系,依法开展信用信息征集、披露和使用工作,加强信用信息监管,规范信用服务主体行为,切实维护信用信息安全和信息主体权益。

  强化应用,以用促建。推进信用产品社会化应用,倡导综合信用承诺,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和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联动机制,大力宣传诚信典型,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在信用产品应用中促进信用体系建设。

4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记者:我省紧紧围绕实施“三大战略”和打造“四个河南”,已制定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请您谈谈近期我们将重点推进的几项工作。

  张廷建:加强信用法制建设和规划编制。建立和健全信用法规、规章是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前提。去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下一步,我们将尽快启动《河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调研和编制工作。同时推动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省直各部门根据本地、本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总结经验做法,形成本地或本部门规范性文件、相关制度和实施方案。

  建设河南省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平台。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平台是开展信用示范创建、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的基础。目前,我省除人行征信系统外,已建、在建和拟建的信用信息系统平台已有12家。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河南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从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投融资、保障房等行业、领域入手加大信用信息的整合力度,建立全省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平台,归集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具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职能的各类组织的信用信息。2017年底,建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平台。

  开展诚信企业示范创建和信用市县示范创建。开展社会信用建设示范试点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目前,省发改委和人行郑州中心支行已经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诚信企业示范创建“百千万”工程的意见》,开展万家企业综合诚信承诺、千家企业诚信示范创建、百家企业诚信典型示范活动,树立和宣传诚信典型,增强企业诚信意识,集聚商务诚信正能量。同时,我委已向国家发改委备案,郑州、洛阳、兰考等市、县开展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试点,引导带动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联动机制建设。一方面制定出台《河南省企业失信联合惩戒暂行办法》,一方面推动有关部门加强信用信息记录,扩大信用产品应用,综合运用市场性、行政监管性、行业自律性、司法性等惩戒手段对失信者进行惩罚,使其“一处违规、处处受限”,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

  积极推动信用产品的广泛应用。一是制定政府部门使用信用报告指南,明确政府使用信用产品和服务的领域及方式,推动政府部门在市场准入、招投标、政府采购、资格(质)审核认定、财政资金安排、保障房分配、外来务工人员入户等重点领域率先使用信用产品和服务。二是研究出台鼓励社会使用信用产品和服务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积极运用信用评级、信用保险、商业保理等信用服务产品扩大信用交易,鼓励个人扩大信用消费。三是建立健全信用产品和信用服务创新机制,逐步建立公共信用服务机构和社会信用服务机构互为补充、信用信息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相辅相成的社会信用服务组织体系,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信用服务需求。

  加强诚信文化建设。近年来,我省把诚信文化建设摆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位置,积极组织开展“诚信活动周”、“诚信兴商宣传月”等活动,2015年1月22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发改委、省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省社科联联合举办了河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理论研讨会,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社会公众的诚信意识。下一步,我委将会同省直有关部门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强诚信文化教育宣传。一是加强信用建设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二是在中小学教材、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手册中增加诚信教育内容,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诚信美德。三是支持诚信文化基地建设,普及诚信文化知识,弘扬中华诚信文化。四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守信典型,曝光失信案例,让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上一篇:创业投资企业备案办事指南
下一篇:关于报送2014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和2015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